“忠恕”的意思可解为“尽己之谓忠,推己及人之谓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一、出处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出自于《论语·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二、释意
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
三、用法
这是儒家道德修养中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即“忠恕”,忠恕要求根据自己内心的体验来推测别人的思想感受,达到推己及人的目的。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为人处世准则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句是从“欲”的角度来讲,后句是从“不欲”的角度来讲,这两个方面不存在感情色彩的问题,更不存在对立,有机不可分地统一在一起,完整组成了儒家的一条道德准则。

“瓜下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与“一人不入古庙,二人不看深井”求其意!
1这句话最早的出处是古乐府《君子行》: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意思是说:从人家瓜田边经过,即使鞋子脱落了,也不要弯下腰去穿上它,这是为了避嫌疑,否则人家会疑心你在偷瓜,所以说:“瓜田不纳履”。同样,在人家李树下经过,即使帽子碰歪了,也不要举手去戴它,这也是为了避嫌,否则人家会疑心你在偷李子,所以说;“李下不整冠”。
俗语所说“瓜田李下,各避嫌疑”,就是这个典故。
2
“一人不入古庙.两人不看深井.” 是要避嫌疑.既然是古庙.庙中应该有些珍贵器物.如果是一人入古庙. 万一庙中有器物损毁或遗失.那这一人嫌疑最大.为避嫌疑.
深井很危险.两人一起看深井.万一一人不小心掉下去. 旁人可能以为是你推他下井.还要费尽口舌解释.岂不是自找麻烦. 所以.要避免两人一起看深井.
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四人不回头,五人三姓不同行!是什么意思?
1、“一人不进庙”:古时候没有现在社会治安好,很多偏僻或者遗弃的破旧庙宇,成为了逃激桐唯犯或者强盗的安身之处,还有部分出家人心术不正利用佛家圣地做下了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2、“二人不看井”:其实就是一个避嫌原因,如果有一个人不轮世小心掉下去了,那么另外一个人肯定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再有就是防人之心,万一对方想谋财害命呢,只需要轻轻一推,就只能找阎王说理去了。所以,为了避明培嫌也是为了避免麻烦,毕竟这种事情只要发生了问题,另外一个人无论如何也说不清了。
3、“三人不抱树”:这个主要是基于人心都是偏的,三个人一起抬一棵树,必定会有一个人在中间位置,中间这个人如若和哪方关系后,朝这方稍微挪动一点,那么这两人就会轻松不少,而另一个人的负担就会重很多。这句话放到现在,就是要提醒大家,三个人一起共事,最好不要让自己成为孤立,以防另外两人给自己穿小鞋。
易语花开独家使用,转载请联系网站管理人员!

标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