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卦象都有什么用
物理震卦(一星):添加最终伤害减免4%,骑宠及人物移动速度5%,法术抗性25点,物理防御150点
r物理震卦(二星):添加最终伤害减免4%,骑宠及人物移动速度5%,法术抗性32点,物理防御188点
r法系震卦(一星):添加最终伤害减免4%,骑宠及人物移动速度5%,法术抗性35点,物理防御80
r法系震卦(二星):添加最终伤害减免4%,骑宠及人物移动速度5%,法术抗性43点,物理防御100点
rr物理离卦(一星):添加最终伤害输出4%,骑宠及人物移动速度5%,攻击力80点
r物理离卦(二星):添加最终伤害输出4%,骑宠及人物移动速度5%,攻击力100点
rr法系离卦(一星):添加最终伤害输出4%,骑宠及人物移动速度5%,40点法效
r法系离卦(二星):添加最终伤害输出4%,骑宠及人物移动速度5%,50点法术效果
rr物理兑卦(二星):添加幸运指数,提高幸运一击几率,提高骑宠及角色移动速度5%,攻击力提高100点
r法系兑卦(二星):添加幸运指数,提高幸运一击几率,提高骑宠及角色移动速度5%,法术效果提高50点
rr物理坤卦(二星):吸取生命5点,添加额外经验5%,忽略物理防御215点,攻击力提高36点
r法系坤卦(二星):吸取生命5点,添加额外经验5%,忽略法术抗性36点,法术效果提高30点
r物理乾卦(二星):每1分钟恢复690点生命,添加法术抗性60点,攻击力提高24点
r法系乾卦(二星):每1分钟恢复760点法力,添加物理防御215点,法术效果提高12点
r物理散卦(二星):忽略物理防御180点,攻击力提高36点
r法术散卦(二星):法术效果提高30点,法术抗性提高42点

为什末易经的8宫64卦有好几种
这个是因为杂卦序有四家之说。通行本杂卦序始见于《易传·杂卦》篇,它自成体系地说了六十四卦卦义并将之按顺次排列成序。杂卦序因各家观点不同。有人认为《易经》有三种即:连山、归藏、周易。所以八宫六十四卦的卦单元,按卦象、爻象列序应该有所不同的。就算只讲周易一本,各家也有乱简错章之说,所以各家理解不同,也造成八宫六十四卦排列不同。如今能见到不同的版本,有通行本《周易》八宫六十四卦;有帛书易八宫六十四卦;有京房八宫六十四卦;这三种比较常见。总之,八卦演六十四卦,是借助八经卦之象来推衍、预示六十四别卦的象义。作为卜筮易,以蓍成数而演卦,三爻简而六爻繁,简则明繁则神,是出于占筮的需要。而作为理义易,别卦可视为两经卦的重叠,以经卦之属性示象绎义。占筮、理义各有则重,也是造成八宫六十四卦有不同排法的原因。若按历史的顺序,《易传》卦序体系的先后是:《帛书易》序;其后是西汉京房解易序;北魏卫元蒿元包序;宋代邵雍先天八卦序,错叠经卦列出重卦六十四卦序,并绘成方、圆阵图;朱熹《周易本义》六十四方圆图,又称“伏羲六十四卦方位。”
六爻中卦宫的应用
用易经预测,传统上主要有六爻与梅花。这两种易经体系中的传统方法,在成卦与解卦上,基本上都是单线条式的。六爻课创立、成熟于没有卦图时期,创立初期缺少卦宫基础与条件,我想,创立六爻课方法的先贤,当初如果熟悉卦宫,六爻课当初可能就会是另外一种形式。六爻课的前身是《易传》中的蓍草推演,从蓍草推演方法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它只有时间因素,缺少方位、空间因素,缺少一种时间与空间的有机组合。至于把初、二爻解释为地,把三、四爻解释为人,把五、上爻解释为天,或单卦初爻地、中爻人、上爻天之类,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圆场,在预测实践中,基本上没有操作价值与运用价值。 梅花易起源于邵雍,这是一种预测游戏,或者说是一种预测思维训练,易经中内外应理论的应卦训练。似乎觉得有时间、空间、方位应用,但仅仅是随机起卦方法的随意性体现。邵雍传下易经64卦方圆图,其起卦方法,用数、用万物(包括姓名)也基本上是单式起卦,缺少占卜实践中的纳卦入图、入宫方法,用图、用宫方法。邵雍的一系列粗疏、不完善,使得邵雍的先天64卦方圆图研究成果大打折扣。 卦宫很重要,非常重要。卦宫应用,是易经六十四卦与奇门、紫薇、河图、洛书结合互溶的最佳方法。卦不能入宫,就进不了河图,就进不了洛书,就缺少了与奇门、紫薇等其他预测方法结合的机会。因此,甚至可以说,任何缺少卦宫应用的预测方法,都还应该属于不成熟的、未完善的预测方法与预测体系。同时,以卦入宫,或许将成为我们当代易经研究突破的一个契机,很大的契机。卦宫有本宫和他宫的属性区别,也有内宫和外宫的位置区别,你可以把一个卦中的本卦的两个依此分的更细致,也可以用之判别距离、人物、事物、数目的抽象分析上。但是他的作用到运用的时候你会发现很难去把握,这也不奇怪,易的变化本来就是在有法和无法间存在的。我在这里要和您说的是卦宫的另一个作用,也是很有实际意义的作用,因为他比较好掌握好理解,就是对本宫之爻所起的增减力的作用。某种意义中,卦宫对爻所起的作用有点雷同于八字中纳音对其中干支所起的作用 如乾宫首卦《乾为天》。乾宫五行所属为金,现在卦里有两个五行为土的父爻,有一个和本宫属性一致的兄爻等。现在我们通过对卦宫的理解知道了卦宫本身也是有五行属性的,那么就是可以说乾卦内外卦宫都为金。由此在此基础上的父爻都要泄点气,才爻都要被克点,而子爻就有点有源的味道了。我们换一卦看的就更明显了,如《山雷颐》,这是巽宫的卦,但是这卦的内卦是震,外卦是艮,是两个和巽不发生关系的卦,他们所表现出的五行特性就有了点自己的作用。那在这样的一卦中,内卦中的寅木兄弟无疑其力更上层楼,而之中辰土就有点坐立不安的感觉了——毕竟根基有点截脚嘛,(我们在这里只讲的是卦宫五行对卦内各爻的损益作用,没有提到旺衰和组合等爻的内外部关系)。毫无疑问,卦的五行属性对它所管辖的爻的五行旺衰起了增减力的作用,是旺衰中一个简介的隐象表达。相同的推理,外卦的戌土的条件就比内卦的辰土好多了。同样的五行在不同的卦中表现出的效果有的时候就是居然的如此不同。知道这些有什么作用?我们可以来断断啊,如果,先以《乾为天》来断,这里的才要受到很大的打击,兄爻真正是强逞的,所以这个才多半已经注定是难求了,坐在乾上什么意思呢?就是本身已经受损,已经减少,已经有阻,已经不多,已经被控(此处如论要细一定要知道卦气消长的不同的季节,这也是把如何分辨卦宫旺衰的首要条件,如坤卦在寅卯月为处死地,自然左右她身上爻的作用就不能算大了)。
★文章来自易语花开,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标签:
评论列表